2020年2月3日 星期一

"30歲後,你會站在哪裡" 讀後心得分享
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19576

這本書比較適合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看,本書風格屬於震撼教育,透過作者週遭的故事告訴你社會的殘酷和督促年輕人
在看此書前個人也認為“三十歲前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反正一切都能快速重來”,不過現在回想起來,可能只有兩次轉換跑道的機會
當然不同領域,流動率大小也決定機會的次數,不過建議每次轉換都確定是在朝目標前進,不能用刪去法來去決定,並沒有這麼多機會成本可以消耗
(Ex:只要不行我就換,試過100種之後,我就能找到我要的)


對未來無感,是世上最恐怖的事
--三十而立,指的並非是三十歲成家立業,而是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職場定位

三十歲前,每人都有三次成功機會
--鼓勵年輕人有承擔責任的勇氣,這些機會稀有,如果老闆願意的話,代表他認為你有能力勝任,不要害怕放手去做吧

我現在的收入夠養活年邁的自己嗎?
--薪資只會隨著能力增加,而不是隨著年紀增加

下班後,寧可發呆也不要再想工作
--不到三十歲,卻過著退休般的生活,而每天睡覺的時候總是懊惱“今天下班回家後,又什麼事都沒做”

“如何打發時間”,才是人生大事
--善用零碎時間,做點有意義的事情

別人看不慣我,那是他們的錯
--別人的批評有沒有道理不是重點,因為只有你才能決定這些負面評價,會帶給你怎樣的影響,可以選擇逃避,也可以從中學習

世界應該不會對我那麼殘酷
--“懼者生存”,應隨時保持危機意識

人們都是以貌取人的生物
--雖然明文規定不能歧視面貌,但實際上形象依然具有影響力

履歷寫得再漂亮,也沒人會相信
--履歷決定你是否第一關就被淘汰出局,但無法保證你在這個就業環境裡能夠久活

你是一顆蘋果,不停的被試吃
--年輕可以“多嘗試”,但時間請盡量短(東拼西湊而成的履歷,就像被試吃多次的頻果)

沒有升遷機會,就沒有人會理你
--想升遷,就要讓人看見你的存在

工作經驗越多,起薪就越低
--做的工作應該具有累積性,不要不斷的換跑道(完全換個領域),另外也指出“一年經驗用了十年“和”十個一年經驗“的差別

要好的同事,另一個身份是你的對手
--比較不認同這樣的說法,只能說平均來講這句話是對的,但也不代表每個人都這麼喜歡“落井下石”或是“背後捅刀”

為何麵包師傅的前途比白領職員好?
--想要在現今的職場上生存,就要創造自己的“被利用價值”

二十幾歲開始準備,才能選擇三十歲站的位置
--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那麼無論你做什麼其實都沒有差別
--早一點,永遠是最好的時間點 (研究指出很多人把三十歲當成“第二個二十歲”,這樣的觀念讓很多人錯過二十多歲時的可朔性)

知道自己要什麼,站在水溝裡也可以
--工作本身是中立的,是不是好工作,或者有沒有價值,是你賦予它的意義,當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理想,就沒有所謂的屈居於某樣工作,也沒有所謂的卑微不卑微

不管是否繞遠路,都是走過的路
--成功的經驗很難被複製,與其花大量時間學習成功的經驗,不如研究失敗的原因

後半段部分,都是建議學習投資和創業,可參考投資理財類的書籍


總結來說
工作要認真,下班後要做好規劃,以及多去思考如何“用錢賺錢”